文旅在线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情怀

乡村振兴 | 山东邹平:858个村的增收路

“来来来,上菜喽!”临近中午,山东滨州邹平市九户镇成家村的孝善食堂热闹了起来,大厅里的几张圆桌,不一会儿便被围得满满当当。

“今天有一场升学宴,大家伙都聚在了这里。”成家村党支部书记成金峰说罢,便拿起菜单,催促着上菜。

今年3月,成家村孝善食堂正式运行。“这里不仅为老人提供低价就餐服务,还对外经营、承接宴请。”九户镇党委书记孙美荣介绍,每逢农忙时节和假期,食堂日流水金额千余元。


(资料图)

这是邹平市发力“实体强村”、推广“共富项目”的缩影。今年,邹平立足镇村资源优势,推动村集体经济向多元化转变,打造了一批“共富农场”“共富工厂”“共富市场”。

“‘共富农场’,即通过整合土地资源,发展规模化、集约化的特色种植项目;‘共富工厂’,即借助村企联建,打造企业经营、村集体入股、村民生产的模式;‘共富市场’则依托村集体原有场所设施,借助租赁、托管等获得稳定收入。”邹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刘德军介绍。

走进邹平市孙镇怀家村成方连片的大田,一个个绿油油、圆滚滚的瓜蒌挂满了藤蔓。

“瓜蒌全身都是宝,表皮和根茎能入药,瓜蒌子能加工成干果。”怀家村党支部书记怀宝祥介绍,“它抗虫、抗旱、抗涝、抗盐碱,村民们种起来得心应手。”

前两年,怀宝祥在报纸上看到小麦和瓜蒌间作套种的新模式后,便辗转联系了一家农业公司,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,并在2021年打造了一处百亩试验田。今年,怀家村又流转了500亩土地进行“药粮间作”。

棚上养瓜蒌,棚下种小麦,一片土地有了两份收益。怀宝祥算了一笔账:瓜蒌亩产300斤,每斤至少卖25元,除去成本和合作社分红,最后能为村集体增收近百万元。

孙镇党委书记王保利说,几年前,怀家村因修路、打井等,一度负债累累。如今在“领头雁”的带领下,村集体面貌焕然一新,怀宝祥被评为新型土地经营工作先进个人,怀家村也获得2022年度村级综合考核进步奖。

产业是激活乡村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。立足各村优势资源,邹平探索了以企业为引领、合作社为纽带、特色产业为承载的体系,夯实好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。

在韩店镇崔韩村时装加工厂,张习梦正与十几名工人踩着缝纫机。“我今年八月初上岗,但已经是熟练工了,这个月就能拿四千多块钱。”张习梦说。

这处加工厂由一所废弃学校改造而成。今年,村集体与一家服装企业达成合作,企业每年支付5万元租金,加工厂全年订单金额的10%还会作为给村集体的二次分红。

“村里有土地、厂里有需求,优势互补、一拍即合。”韩店镇党委书记邢锦凯说,加工厂将带动就业100余人,预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0余万元。

“为激发各乡镇的干事创业热情,我们统筹协调财政局、农业农村局、供销社等部门,合理利用各级扶持资金,进一步完善了激励考核制度和保障机制。”滨州市副市长、邹平市委书记吕明涛说。

邹平各村也纷纷亮出“拿手绝活”,“比学赶超”的氛围日渐浓厚。好生街道姜家村通过建设高标准花卉温室大棚,走出了一条“以花为媒”的增收路;长山镇东南村引进挂面生产线,以“村民入股、合作社运营”的方式,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;西董街道西董村打造“西董大集”,28间门面房和3900平方米的固定摊位已全部出租,可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……

目前,邹平市共打造“共富农场”539个、“共富工厂”93个、“共富市场”187个,全市858个村的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,近半数村实现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。(记者高天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