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旅在线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情怀

环球快看:17岁少年被警察射杀!法国连续3天大规模骚乱!为何会引爆法国?

法国近日陷入了一场全国性的骚乱,起因是6月27日,一名17岁的少年内尔在巴黎郊区楠泰尔市被警察枪杀。这一事件激起了法国多地民众的愤怒和不满,他们纷纷走上街头,抗议警察暴力执法,要求司法公正。

骚乱者与安全部队发生激烈冲突,汽车被烧毁,商店被打砸,市政厅、警察局和学校被袭击和纵火。据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透露,截至6月29日,已有150人因参与骚乱被捕,数十名警察受伤。

最新消息显示,近日加剧的骚乱已波及到法国多个城市,越来越多的被捕者出现,马克龙政府紧急召开紧急内阁会议,部署4万警力挽回局面。对比2005年爆发的大规模骚乱事件,这次骚乱已有突然重演之势。

当年,两名北非裔青少年同样在北非裔聚集的郊区死于电击事件后,引发全国范围的抗议和暴力冲突。政府处理失当,骚乱波及多国,导致2000余人被捕。而当前,马克龙政府正面临的挑战亦不容小觑。


(资料图)

面对这场规模和严重程度都超过2005年法国骚乱的危机,马克龙政府紧急召开内阁会议,部署4万名警察和宪兵在全国维持治安。马克龙本人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,谴责警方射杀少年事件“不可原谅”,同时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和理性,不要让暴力占据上风。他还表示,将对涉案警员进行严厉的司法审判,并对警察执法进行全面的改革。

马克龙的这种“绥靖”式的应对方式,是否能够平息民怨,控制局势呢?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并不乐观。

这次警方枪击案的时机不利,使马克龙在国内压力增多的情况下,权力受到局限。各方急于攻击马克龙,难以达成共识。法国乡村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,警察暴力执法、种族歧视、毒品泛滥等现象不绝如缕。少年死于警方之手已成常态,这次事件只是导火索。马克龙的安抚并不可靠,与萨科西2005年激进立场相比更缺力量感。

首先,这次骚乱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,而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爆发点。这些问题包括种族主义、警察暴力执法、毒品犯罪、对精英政治的失望等。这些问题在法国社会中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,尤其是在贫困和边缘化的移民社区中。

这些社区的居民多为来自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移民或其后裔,他们经常遭受歧视和排斥,缺乏就业和教育机会,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。他们对政府和警察缺乏信任和尊重,也没有融入主流社会的渠道和动力。因此,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被警察枪杀时,他们就会感到愤慨和无助,就会用暴力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。

其次,马克龙本人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挑战。他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旨在提高法国的经济竞争力和社会公平。但这些改革遭到了各方的反对和抵制,包括工会、学生、农民、黄背心运动等。他们认为马克龙的改革只是为了讨好富人和企业家,而牺牲了普通民众的利益和权利和声望。

马克龙的支持率也一直低迷,甚至在今年的地方选举中,他的政党遭到了惨败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马克龙要想控制局势,就必须面对各方的诉求和批评,同时保持自己的改革路线和领导力。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也是一场考验。

再次,马克龙的“绥靖”式的应对方式,可能并不符合法国人的心理和期待。法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革命精神,他们不喜欢软弱和妥协,而喜欢坚定和果断。他们也不容易被说服和安抚,而更容易被激发和挑衅。

这就是为什么在2005年法国骚乱中,当时的内政部长萨科西用“渣滓”一词来形容骚乱者时,反而引发了更大规模的骚乱,但也助其在两年后当选总统。萨科西的激进立场虽然激化了社会矛盾,但也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认同。相比之下,马克龙的温和态度可能会让人们觉得他软弱无能,缺乏威信和权威。

如若无法找到根本解决方案,这场骚乱可能只是序幕。多年来,政府未能解决法国乡村的社会分化、失业和经济差距,反而进一步激化对立。与2005年相比,法国社会更为分裂。对此,马克龙应以强硬姿态使权威重获民众认可,并制定激进措施解决社会问题。否则,邻国的骚乱笑话只会再现。历史已经警告我们,若再不从根本改变,局面难有好转。马克龙政府不应重蹈覆辙。

总之,此次法国骚乱是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,也是对马克龙政府的一次重大挑战。马克龙的“绥靖”式的应对方式,虽然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,但也可能无法平息民怨和控制局势。他需要找到一种既能保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,又能解决深层次社会问题和民众诉求的方法。这需要他有足够的智慧、勇气和魅力,也需要他有足够的支持、合作和信任。这是一场没有捷径可走的斗争,也是一场没有胜利者可言的斗争。

关键词: